- 下一步,城市会因为拥有物流平台,而在物流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不同城市在物流业发展中的竞争,也必将表现为对物流平台和平台下网络化节点选择的争取......
今年1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间网信办联合发布了首批主干物流信息平台试点名单,共有28家平台入选。本文笔者又对试点单位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勾勒出平台近况,并对下一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
一、物流平台的近况
1、物流与平台虚室生白
物流平台是实现物流业供应侧改革的紧张抓手,是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的紧张载体。物流平台将物流要素、物流服务场景与平台商业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将供应侧和需求侧有机地连接起来。
平台是个“瓶子”,关键看你往里边装什么?平台自己无法从本质上改变行业面貌,关键要看植入的营业场景与平台模式之间发生的化合反应生成新的内核。物流与平台是有和无的关系,是道和器的关系。“有则实,无则虚,实故具帽像声色而有质,虚故能运量酬酢而不穷。道以器显,故无不废有;器以道妙,故有必归无”。
重大而复合的物流产业系统,为物流平台创新和专业化发展提供了雄厚的泥土。28家试点单位从不同的角度将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运、多式联运、物流装备、物流技术、公共服务等场景纳入平台模式之中,因为要素、场景和商业模式的不同,构成了千姿百态的平台业态。
2、三类平台发力生态圈
伴随“互联网+”高效物流地快速发展,物流平台也经历了从爆发式增加到良性发展,由最初的十几家,最多高达200多家,目前剩下100家左右。
物流平台从功能上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提供物流管理服务的平台,多数是由物流公司原有的实体营业拓展出来的。如传化智能物流信息平台。一类是以物流交易为主的在线交易平台,例如货车帮和运满满。另外,就是兼有二者功能的综合类平台,既提供物流管理服务也具备在线交易服务,如煤炭交易中间公路物流服务平台。将来,大多数平台都将自身定位为供给链综合服务平台,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着力创建物流产业生态圈。
总体上讲,这几类平台目前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得较好的也带有显明的地域性、行业特性,市场上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主导者,这给予了平台肯定的发展空间和市场空间。
3、三大经济区率先试点发展
从28家平台注册地来看,重要聚集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占比达到67%,其中北京、上海各有4家。吉林、广西等15个省(市)没有拿到首批试点。从平台分布可以看出,平台选址优先考虑的要素有:区域物流与供给链的产业基础、人力资源成本、营商环境、金融与税收政策、区位特性等情况。另外,从平台研发到商业推广形成了多地跨区域的协同局面,比如货车帮在北京设有产品中间,在成都设有技术研发中间,在上海设有金融中间,建立了中国第一张覆盖全国的货源信息网,成为中国最大的公路物流互联网信息平台。
下一步,城市会因为拥有物流平台,而在物流产业竞争中赢得先机。不同城市在物流业发展中的竞争,也必将表现为对物流平台和平台下网络化节点选择的争取,通过发展物流枢纽经济,提拔传统的属地型产业的影响力和区域辐射力,从而获得增量经济的突破口。
4、四层服务一体化融合发展
从物流价值链视角来分析,物流平台的服务功能可归结为四类,即信息服务、一体化物流服务、金融服务和增值服务。
信息服务贯通全产业链,通过信息发布和匹配生成订单,降低物流运动的交易成本;一体化物流服务包括物流方案地制订、订单地实行、位置追踪、结果评价的全过程管理,记录承载了物流服务的全过程;金融服务为各服务主体提供资金流管道,通过付出、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保险掮客等模块提供有用的资金管理,实现货币、货物的相互转换,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目,进步流通服从,塑造互联互通供给链;平台围绕商业和物流后市场的增值服务,大大地雄厚了产业生态圈。从28家试点企业来看,都能提供信息服务,而完备提供四类供给链集成式服务仍是少数,不到1/3。
5、五重系统驱动平台伶俐发展
物流平台的高效运行效果就是建立开放共享、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伶俐物流系统,包括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线上伶俐管理系统、基于物联网的线下智能服务系统、技术装备系统、资本孵化系统和创新人才系统。
线上伶俐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化的软硬件平台搭建物流营业运作的资源池及信息管道,形成信息共享群体,实现供需匹配对接和物流组织模式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助力平台提拔决策能力。最后形成自立知识产权的商标和专利,比如亿海蓝拥有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44项,注册商标56项。
线下智能服务系统是提供实体物流的基本依托,实现移动互联环境下物流供需能力的动态辨识,形成人、货、场的物理性聚合的线下网络,助力平台提拔运行能力;
技术装备系统知足货物的动态辨识、快速识别、实时跟踪,助力平台提拔感知能力;例如深圳易流公司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地理信息体系等先辈信息技术,开发了车联网魔方、追货宝等产品,实现海量物流车辆、司机和货主信息的移动互联和伶俐感知,打造基于物流车辆的伶俐管控SaaS平台。
资本孵化系统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企业优越劣汰,为创新型企业及小我提供孵化机会,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强物流业竞争力,助力平台提拔全要素生产率。比如中航信航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孵化出航旅纵横,深受旅客迎接。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人才系统推动知识和资本的合伙,塑造新的核心竞争能力,拓展平台发展的新外延,培育新业态。
物流平台以硬件智能化、软件的伶俐化、规则的公允化,重构人、货、场商业元素和场景的组合,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力,企乐其事,各得其所,和合共生。
6、“六缺”制约平台发展
目前,平台处于春秋战国时期,各类平台之间彼此竞争,相互渗透,同类平台内部无序竞争愈演愈烈,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征象,制约平台发展的因素重要表现在六个缺少上。
缺少战略协同共识和顶层设计,从宏观行业层面到微观企业层面,普遍缺乏针体系性战略性思考,导致平台设计和实施断层较多、重复建设征象紧张,极大地制约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度和服从。
缺乏同一的标准和规则,造成平台互不兼容,应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导致了市场恶性竞争;
缺少同一的数据交换规范,导致数据格式不同一、质量水平低、更新不及时等诸多题目,已成为制约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的最大制约;
缺少一体化全程物流的服务系统,现有平台只是从局部解决了部分物流功能的信息化题目,指导市场的主干企业群体仍处于发展过程当中。
缺少高效协同合作机制。目前,行业公共信息平台、企业物流信息平台间的纵向、横向联通不足,部分大型企业握有捧着海量数据固步自封,逼迫中小企业高价开发替换方案。平台市场和公共属性冲突,不同市场主体从不同角度理解平台,尚未形成数据有偿使用的市场化机制,达成数据开放、共享、共用的共识。
缺少多条理平台人才。高水平物流专业人才缺失,复合型人才存在培养周期长、引进难度大等题目。因此,优化人才引育环境,促进人才集聚成为推进物流平台持续发展的重点方向。如满帮“盼望用80亿来探求人才,需要的时候包括用并购的体例来完成人才战略,让大家一路合并梦想,来满帮共同创业。”
二、平台发展趋势
目前,物流平台进入多方博弈,合纵连横、百家争鸣的时代。对于一个平台来说,平台能做多大,要看能够整合链接多少资源;平台能走多远,要看商业模式迭代速度和背后资本的实力;平台能有多强,要看体系体例机制创新的力度和技术领先的能力。平台起步结果有多好,要看接入的场景、用户的粘性有多大。平台开放度决定规模和体量,用户粘度决定质量和服从,融合度决定平台生态的生命力。
随着物流平台发展进入深水区,总体发展趋势呈现出“十化”:即所有制多元化、商业模式差异化,红利模式衍生化、管理模式市场化、资源社会化配置、O2O一体化运作、枢纽网络化经营、产品数字化、服务功能智能化、市场竞争规模化。无论何种平台模式,最终都会在规模经济和分工深化的双重驱动下,通过聚集各种产业,形成新业态。
三、发展建议
物流平台是不确定的经济组织,是发展矛盾的集中点,是实体经济和假造经济的桥梁,是商业服务和公共服务的结合体。实现平台的健康发展,必要当局、平台和参与企业的通力协作,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必要每个个体分享,又靠所有个体共建,只有如许才能为深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1、分类界定平台属性,做好顶层设计。
市场主导,当局推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激发企业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当局推动建设好监管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用、微观主体有活力、行业监管有用的管理体系体例和规则。
建立指标系统,推广试点经验。单纯技术层面不应该是国家试点物流平台的目的,应该表现在营业模式创新和规模化路径达成为根本。建立健全推动物流信息平台高质量发展的指标系统,包括政策系统、标准系统、统计系统、绩效评价等。绩效评价指标可以考虑包括:市场渗透率、物流需求即时相应率、供需物流匹配率,货物周转单位能耗,配送服从、物流降本增效的贡献率,形成拥有自立知识产权的伶俐物流平台的技术标准等。
2、培育五大核心竞争力,完美物流产业系统。
将来,物流平台的竞争是决定对产业链的话语权,对上下流的控制力,这要靠体系创新力、需求捕获力、品牌营销力、流量集疏力、资源整合力,此五力是平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平台以此为基础,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产品,提拔产业组织体例网络化、智能化,打造完备的物流产业系统,催生新项目,开创复活态,实现以“小”搏“大”、以“速度”搏“规模”的结果。
3、构建“平台+枢纽+通道+网络”,创新物流竞争的新载体。
平台单纯的信息匹配功能,只是降低了信息搜寻的隐性成本,并不创造价值。平台发展的硬功夫应下在基于物流营业的营业模式创新和规模化路径的实现上,“平台+枢纽+通道+网络”是重要的战略方向。不同的组合,呈现出的竞争产品也不同。
平台商业模式是核心,网络枢纽整合建设是平台的基础,这是本质。平台必要站在将来生态角度去重新识别与再定义新经济模式下的目标客户,把分散、碎片化的订单、资源在线上整合到具备网络规模的临界点,对接线下营业,再把货物向线下枢纽集结,最后来对接网络化的干线通道运输能力,实现物流运作的组织化、规模化,增长客户粘性,进步运输组织规模化水平,体系创造价值,打造复活态。
4、透视物流平台冰山,引领新航程。
物流平台像是一座复杂多变的冰山,包括水上显性部分和水下隐形部分。其中水下部分的特质才是平台运营与发展的决定力量,水下部分的要素按属性、时间、空间分成三个维度。对于统一类平台,当某一维度发生改变时,平台的业态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冰山的形态决定了平台不可盲目的照抄照搬和难以复制,注定要存在瞽者摸象式的主管感知上的差异。
将来,平台应看重外部环境和自身的互动,强召集成能力和情景伶俐的提拔,看重行业、环境、科技等隐性因素,探求能够实现多边共赢与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成功的平台必将打造出生态圈的基础设施,赋能整个行业,孵化出雄厚的生态,基于同一的开放接口,实现服务的即插即用,目前的平台只是伟大冰山的一角。
5、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提拔物流平台之间的协同水平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物流与供给链、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为路径,推动平台之间数据对接、信息互联,实现物流运动全程透明化,提拔产业集成和协同水平。
探索制订物流数据商业化服务规则,积极睁开平台间的合作,消弭“信息烟囱”,建立大的产业联盟,形成更广、更深的产业聚合,以合作共赢庖代无序竞争,加速全国主干物流网的建立,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以物流平台为底层结构,渐渐以物流平台为核心来建立承载服务的开放平台,一揽子承接供给链上下流的增值服务,对接新零售,向供给链综合服务平台转型。没有商流,物流网络就是无源之水,平台或者自身造血,或者对接,最终实现四流的无缝衔接,不能错位、错搭。
6、开发物流链接的商业价值,培育形成“物流平台+”新动能、新业态。
“物流平台+”是“物流+”紧张组成部分,是以物流平台为基础,发掘物流链接价值,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连接和优化配置,降低流通成本,提拔实体经济运行服从,推动商品增值、组织变革和生态发展,形成以物流平台为基础设施和关键要素的跨界融合新模式。
推动物流平台试点与无车承运人和多式联运试点融合发展,推动交通与物流一体化、集装化、网络化、社会化、智能化发展。
建议设立平台产业专项发展基金,支撑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大力发展发展“物流平台+”物流方案、平台、人、货、供给链、双创、生态,发掘物流平台上新的产业要素,创新物流服务过程,最终融合形成新的发展模式、聚合产生新的产业集群和生态。
Web和移动之后,下一个平台是交通和物流。一个全新的机动性方面的技术栈正在搭建,巨头正在设法成为“全栈”提供商。一旦这个技术栈搭建好,交通和物流将会像电力、燃气或者水一样,变成公用事业。
将来不再有公司,只有平台。物流平台化是物流企业面临重塑营业的战略性机遇,企业能否将市场边缘移至中间,把组织边缘移至中间,创造出一条基于平台新的价值链,成功跨越S曲线,正是区分杰出绩效企业与昙花一现企业的关键。